联系方式 Contact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299号D幢1833号

联系人:李先生

电话:021-67801892

传真:021-67801892-810

手机:13671843966

邮箱:info@standard-groups.com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重庆市加强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发展和精密制造

2022-08-02 点击: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7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一代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基本建立,计量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内水平。计量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强化计量科技研发能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规划》提出:

  强化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计量战略发展和基础理论研究,创新计量应用技术。积极参与和推进“量子度量衡”计划,应对计量基准量子化变革,重点开展时间频率、力学、化学等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形成一批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开展人工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的前瞻性研究。

  加快溯源技术及计量装备研究。重点面向制造、贸易结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及养老、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溯源技术和计量装备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结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加强标准化、智能化、高精度计量器具的研制应用,提升重点领域计量装备国产化率以及国产计量装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加强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创新发展远程和在线计量技术、复杂环境和极值量计量技术应用,加快开展数字化模拟测量、工况环境检测技术、直流电能计量技术、计量设备虚拟仿真技术、智能电网量测领域质量数据分析及评价关键技术等基础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加强智能化计量检测技术研究,强化涉及全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多参数检测、在线检测、动态监测、远程监测、自动化检测等技术方法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增强快速检测能力。

  优化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围绕国家战略和全市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卫星导航、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实施西部(重庆)科学城计量科技创新项目。发挥好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科创引领作用,加速整合社会计量资源,充分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开展多学科融合、多领域合作,鼓励联合申报计量科技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实施重大计量科技攻关项目。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在提升产业计量服务水平,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方面,《规划》提到:

  服务制造业发展。实施全市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需求,搭建一批计量公共服务平台,聚焦全市制造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加强应用性、创新性、前瞻性计量测试技术和产业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及专用装备研制,为“重庆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测试服务。实施制造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充分发挥计量对产业链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实现计量对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支撑、技术保障和创新服务。

  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发展和精密制造。面向高端仪器仪表和精密制造产业计量检测需求,重点完善压力、流量、电磁、光学、化学等仪器仪表检测能力开发,拓宽仪器仪表检测服务范围,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自动化水平。开展高端仪器仪表产业服务行动,建设一批计量测试共享实验室,解决企业生产设施不完备、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鼓励引导企业进行高端仪器仪表研发,拓展产品种类、扩大服务市场,在特色仪器仪表领域持续做大、做强、做响“重庆制造”品牌。

  服务“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加强计量与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产业数字化科研生产平台联动,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强化互联网与物联网领域计量服务,高水平服务“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研究智能基础设施计量测试技术,解决影响全市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计量技术难题。开展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整体测量性能。推进计量检测大数据采集,拓展“工业互联网+计量”智能检测的市场应用。加强智能传感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物联网感知装备质量水平。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立健全碳排放计量标准体系,推动地区和行业碳排放计量标准方法研究,依法开展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提升碳计量和碳汇计算技术支撑能力。推进全市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工作,强化结果运用,促进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拓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和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技术服务。加大能源资源和环境卫生计量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利用,助力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提高能源计量动态监控能力,强化计量测试技术在碳足迹、碳追踪中的应用。